(通讯员陈思虹)3月24日下午3时,“林增平学术讲堂”在太阳成tyc7111cc203教室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太阳成tyc7111cc教授王东杰受邀开展题为“明清时期对口舌的管控——一个初步的考察”讲座。讲座由吴仰湘教授主持,太阳成tyc7111cc师生积极与会并认真聆听。
王东杰教授以中西方关于语言学习的不同作为切入点展开本次讲座。他提到,中国人在汉魏以后大多围绕书面文字进行语言学习,较少在口头表达中下功夫,而欧洲人对于语言学习大多是以声音为主,即通过嘴巴而不是眼睛进行学习。这样的区别是与明清以来对于说话的态度及儒家体系对说的要求密切相关的。同时应当明确,对口舌的管控更多地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是需要每个人互相纠正的。因此,本次讲座的论题主要是针对社会层面展开的。
之后,王东杰教授阐述了“言说”是如何困扰近世的中国人,当时人们对言说的思考和对宇宙及社会秩序的思考密切相关,这便需要对言说加以管理。对于明清时期的人来说语言并不代表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而更多代表心与口之间的关系,在生理上它和气有关,在修养上其与心有关,是一个人与自身发生关联的方式。明清时期对于言语倾向于消极地批判,对于言说的不信任也和儒家的道德理论相关,然而这种对于言说的关心与焦虑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的言说。受到理学、士人风雅文化和美学风格的影响,当时的言语更倾向于收敛、静、思等取向。王东杰教授还提出当时的言说戒律中存在身份意识,有阶级和性别等的区分,对声音的要求更多集中在声音先天的洪亮程度与否,而对于技术层面的要求则有所忽视,并且在听和说之间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最后,王东杰教授提到阴私和阴德的概念,并且与隐私概念做了区分,进一步解释这三者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此次讲座的成功开展,不仅有利于同学们了解明清时期对口舌的管控,更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促进其掌握更深层次的史料解读和分析的方法,为日后史学研究拓宽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